《規劃》出臺背景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國家“十三五”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部署要求,在黨的十八大等重要會議講話精神指導思想下,《規劃》為建設知識產權強省提出了合理合適的發展目標與任務:
目標:2020年基本建成示范型知識產權強省
《規劃》提出,到2020年,廣東省將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運用效益、保護環境、管理水平及服務能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創造中心和知識產權保護高地,有效發明專利量超20萬件,注冊商標達210萬件。
為達成該目標,《規劃》制定了七個工作任務:
(1)推進知識產權綜合改革
對省內知識產權體系進行較為全面的改革,包括完善法規政策體系、深化管理體制改革、開展改革試點;
(2)嚴格知識產權保護
加強省內司法、行政執法力度、海關保護,做好海外風險防控與健全維權援助設施;
(3)促進知識產權創造
促進提質增量、完善激勵制度、建立行業標桿;
(4)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構建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推動知識產權自主標準化;
(5)加強區域知識產權協調發展與合作
加強內部市群知識產權實力、促進與沿海國家和地區間合作;
(6)強化知識產權服務能力
完善知識產權服務產業鏈、規范服務市場、建立服務體系;
(7)加強知識產權基礎建設
建立知識產權人才體系、加強宣傳。
以上便是《規劃》對廣東省在“十三五”期間要達成目標與政府工作任務規劃的簡單概括,2017年廣東省專利授權量為45740件,就這一指標來說,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應是十拿九穩。
《規劃》的工作任務欲解決的問題:
(1)當前廣東省專利授權數量較大,更大的問題在于專利的產業化、專利與價值的轉化問題,有些企業專利數量較多,轉化能力卻不足,難以將專利轉化為生產力;
(2)目前廣東省企業的對外知識產權運營能力尚欠火候,易由于國際知識產權管理漏洞而陷入知識產權糾紛;
(3)廣東省內知識產權水平發展較不平衡,因而需加強地區間聯系,建立知識產權市群,帶動各市知識產權水平;
(4)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存在問題,需完善知識產權產業鏈,培養知識產權人才,讓企業的知識產權運營具連續性。
小編認為,從《規劃》的任務看來,一些省內具有較強知識產權運營能力的公司須做好標桿作用,如騰訊、華為、中興等,而專利產出能力較強的高校也將獲得政府的重視,如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中小企業運營者應主動做好知識產權管理及運營方面的學習工作,并且積極搜尋高校的專利資源,這樣既利用了專利寶庫,又能有較先進的方式進行轉化,可推動企業愈發壯大,為廣東省的知識產權建設出一份力。
(作者:陳一兆 校對:梁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