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推進的大環境下,知識產權已從一種激勵創新的工具儼然成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國企業應當如何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其一便是“持續創新”,并對創新成果進行有效的管理,這意味著我們國內的企業必須更加重視對知識產權的有效管理。
那么重點來了,什么樣的企業需要進行知識產權貫標呢?一起來看看吧!
1. 需要改變知識產權管理現狀的企業
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有:
不重視知識產權:這類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只限于專利申請、商標注冊、著作權登記、專利資助等內容,其他工作則未涉及或完全不重視,容易發生管理漏洞,面臨較大的知識產權風險。
重視知識產權:這類企業擁有較好的知識產權積累,對知識產權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建設,但是重視程度未能提升至公司戰略,仍處于對知識產權文件的行政或檔案管理級別。并不知道怎樣形成系統性的管理,也缺少專業的知識產權人才,缺乏健全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容易在不經意間面臨知識產權風險。
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 29490-2013)國家標準,提出一個系統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的內部知識產權管理指引,清晰地告訴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應該怎么做,切實改善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現狀。
2. 需要規避各個環節的知識產權風險的企業
規避風險: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涉及內部管理中的多個業務和支撐環節的知識產權應如何去管理,包括合同管理、人事管理、項目立項、采購、生產、銷售、市場監控、投融資、合資合作、企業重組、涉外貿易等。譬如:
人事環節:希望增強公司研發的科技實力,激發員工創新熱情,可明確員工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的獎勵和報酬,留住人才;員工入職時了解其知識產權背景,避免自有產品或技術在不知情的情況使用他人未經許可使用的技術,導致涉嫌侵權現象發生;員工離職需注意商業秘密的管理等。
采購環節:注意識別是否采購知識產權侵權產品,做好侵權責任的厘清。如:在采購涉及知識產權的產品過程中,收集相關方知識產權信息,以避免采購知識產權侵權產品,必要時應要求供方提供知識產權權屬證明。
生產環節:國內有不少貼牌企業,貼牌生產時未盡到知識產權注意事項,容易被告侵權。所以在生產環節做好規范管理工作,是降低知識產權風險的有效途徑之一。如:生產過程中注意識別是否存在侵權產品?必要時應要求供方提供知識產權許可證明。
銷售環節:企業投入大力氣研發的產品被同行仿冒?企業核心技術被同行盜用?企業參展被投訴撤展?……有不少企業曾遭遇上述情景,這需要加大銷售環節的知識產權監控和調查管理,一旦發現情況,可及時啟動知識產權保護預案,將損失降低至最少,甚至通過合法手段挽回損失。如:涉外貿易需提前了解銷售目的地的知識產權情況及自身產品的知識產權,參加展會需提前了解該展的知識產權要求,排查自身產品的知識產權情況。
3. 需要獲取掌握行業技術動態信息的企業
關注行業技術信息:專利是集技術信息、法律信息、經濟信息為一體的重要信息源,包含了世界科技信息的90%~95%,通過對專利信息的分析,可以跟蹤最新技術動態,考察行業的技術走向和競爭對手的重要技術等。因此,通過加強對知識產權信息的利用和管理規范,對企業涉及的信息獲取、利用和控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4. 需要及時創造和獲取知識產權的企業
及時對科技成果進行保護:不少企業在日常的技術創新活動中不重視成果的保護方式,也沒有意識到對其過程的材料文件進行保存,導致技術成果提前被公開或被他人搶先申請知識產權,喪失原本屬于自己的權利。而及時創造和獲取知識產權,可能涉及多個環節,包括立項、研究開發、生產等,規范這些環節管理有利于明晰知識產權的權屬。
5. 需要高度管控核心技術的企業
加強保密管理措施:核心技術是科技型企業的立身之本,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制度,防止技術人員外流或技術秘密泄密,做好企業技術的管控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又如:在合資合作環節,尤其需要注意識別引進技術的知識產權法律狀態,合資合作要有明確的知識產權條款。
6. 需要運用知識產權的企業
運用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的價值在于運用,因此在自行投資實施轉化、轉讓、許可、投融資、企業重組兼并、標準化、聯盟等知識產權工作中,尤其需要識別知識產權風險。如:有沒有涉嫌侵權?引入的知識產權權屬是否明晰?運用過程是否會對企業的正常經營行為有影響?
7. 準備上市的企業
知識產權貫標,通過規范企業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行為,盡最大程度降低知識產權各方面的疏漏,可規避上市前的知識產權風險,并成為公司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化的有效證明。
嘀嘀嘀,你的企業有出現上述的行為嗎?那你的企業貫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