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下午,廣州市校園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現場精彩紛呈,路演項目依次上臺,角逐最佳,現場頒發了特等獎在內的多個獎項。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廣州天河區知識產權聯合會、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市智慧醫療產學研技術聯盟、廣州知融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等單位的領導嘉賓出席本次路演活動。至此,為期半年的大賽活動圓滿落幕。
圖1 開場致辭
廣州市校園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是由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主辦的、面向廣州市內科研院校師生的專利培育比賽,是促進校園提升專利價值的一個有效推動力,更是為眾多師生的科研成果提供一個對外展示的平臺。而且通過本大賽,可以將科研人員與專利代理師的溝通合作提升至更加緊密的關系,切實有效地保護科技成果。
據悉,2019年該大賽獲得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的指導,以“專利驅動創新、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自今年7月正式啟動以來,充分調動了廣州市內各大科研院校師生的參與積極性,共收到來自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等超過100個優秀的參賽項目,參賽人次超過500余人,經過嚴格評審,共有20個項目殺出重圍,成功晉級決賽,而得分最高的12個項目展開了精彩的現場路演對決。
經過激烈的項目路演、現場答辯、專家評審,最終決出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優秀獎12項、最佳專利指導獎10項、優秀專利指導獎10項,以及由現場觀眾投票誕生的最具人氣獎1項。其中,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王振民教授團隊的《復雜工況水下機器人焊接增材制造關鍵技術項目》獲得了特等獎,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方祥教授團隊的《植物酸奶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項目》獲得了最具人氣獎。
圖2 獲獎團隊的合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2017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圍繞全面提升專利質量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科研院校是我國的重要創新基地之一,持續深入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大力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有利于在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新材料、食品安全等領域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據介紹,本次大賽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師生的專利意識,推進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培養知識產權創新人才,推動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
本大賽特別鳴謝以下單位:
指導單位: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
協辦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省電子信息聯合會
廣州市智慧醫療產學研技術聯盟
廣州市智慧醫療產學研(知識產權)技術創新聯盟
廣州知融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機電學院
支持單位:廣東專利代理協會
廣州天河區知識產權聯合會
附件:獲獎項目名單
特等獎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所屬單位 |
團隊成員 |
1 |
復雜工況水下機器人焊接增材制造關鍵技術 |
華南理工大學 |
王振民、鐘啟明、徐孟嘉、唐嘉健、饒杰、吳健文、韓雷剛、陳浩宇、羅卓、裴凱、江東航、周豪、劉博生、張芩、吳祥淼、黃石生 |
一等獎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所屬單位 |
團隊成員 |
2 |
納米結構導電聚吡咯的構建及其生物檢測與組織修復專利布局 |
華南理工大學 |
王珍高、黃怡萱、于鵬、周蕾、肖才榕、劉廣宇、邢君、翟錦霞、范磊 |
二等獎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所屬單位 |
團隊成員 |
3 |
地下結構截排減壓主動抗浮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
華南理工大學、 |
曹洪、潘泓、駱冠勇、朱東風、孫博玉 |
4 |
一種巨大口蘑和雙孢蘑菇原生質體融合方法 |
華南農業大學 |
莫美華、王越、梁大偉、馬建偉,陳梅梅、馬紫英、倪焱 |
三等獎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所屬單位 |
團隊成員 |
5 |
車載熱成像人體檢測技術與產品 |
華南農業大學 |
王國華、鄭永森、李紹枝、鄭沐航 |
6 |
植物酸奶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 |
華南農業大學 |
方祥、陳文婷、方子瑩、楊旻恪、李紅丹、董颯爽、黎嘉淇、邱靜詩 |
7 |
新型抗耐藥菌感染藥物研究 |
暨南大學 |
陳衛民、林靜、陳齊、宣騰飛、余嘉輝、徐小芳、耿志忠、張建軍 |
8 |
土壤抗生素微生物原位消解技術研究與應用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解開治、徐培智、顧文杰、孫杰、盧鈺升、石超宏、李夏、王丹、孫麗麗、吳杭濤 |
優秀獎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所屬單位 |
團隊成員 |
9 |
無人機智能化增穩云臺設備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自足式地-空協作循徑避障系統 |
華南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珠海現代產業創新研究院 |
林上港、金連文 |
10 |
氮化鎵異質結微納米線陣列光電探測器 |
華南師范大學 |
高芳亮、劉青、張柏林 |
11 |
智慧車輛及智慧行車 |
廣州大學 |
蘇忠群、李文康、綦科 |
12 |
凝結芽孢桿菌 |
華南理工大學 |
劉冬梅、趙珊、周欽育、鄺嘉華、胡金雙、金迅、周全興、陳舒然、郭均、周勁松、徐鋒、陳曉琦、黃燕燕、余佳佳 |
13 |
聚苯胺(PANI)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
華南理工大學 |
黃少斌、趙雪松、王玉琢 |
14 |
青稞特異性營養功能和特色系列產品研發及產業化 |
華南理工大學 |
阮征、李汴生、張馳、李丹丹、楊興菊、蔡潔、李賽 |
15 |
真菌麥角硫因基因在合成麥角硫因中的應用 |
華南農業大學 |
林俊芳、余穎豪、林金德、郭麗瓊、陳春金、梁思敏、廖寒露、李潔瑩 |
16 |
人臉生物特征的取證與反取證關鍵技術 |
華南理工大學 |
胡永健、李猛、李紀成、劉琲貝、佘惠敏、王宇飛、林育儀、高逸飛、蔡楚鑫、葛治中、李皓亮 |
17 |
丘陵山地省力化機械栽培智能裝備研究與示范 |
華南農業大學 |
楊洲、徐興、李君、余孝福、蔣寅龍、丁允賀、向軍 |
18 |
梯級增壓帶式深度脫水技術及設備 |
華南理工大學 |
朱小林、劉煥彬、劉夢茹 |
19 |
利用捕獲廢熱實現驅動的散熱方法及散熱裝置 |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陳雪清、童蕾 |
20 |
空間螺旋孔加工方法及實現裝置 |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
朱派龍、趙戰峰、張鐺鋒、余尚行、潘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