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廣州地區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共5173家,進出口總值767.37億美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由于各國經濟復蘇進程不一,國際間合作協調難度增大,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加劇,進出口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廣州市深入實施《進出口優勢企業知識產權推進計劃》,積極主動助力進出口企業發展,有效運用知識產權制度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考驗,取得良好成效。
一、加強統籌,推進計劃有序開展
2009年,廣州市借助穗臺合作的良好機遇,在推進計劃中突出臺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并將市委臺辦、市工商聯納入推進計劃的工作部門,形成了“9+2”工作格局。與此同時,在總結2007年以來開展試點工作情況基礎上,從第一批95家試點企業中認定了47家為廣州市首批“進出口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這些企業全部建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工作機構,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此外還確定了48家企業為推進計劃第二批試點企業。據統計,入選的48家企業近兩年共申請專利 1639件,專利授權1005件;國外專利申請52件;擁有市以上著名商標 243 件;研制技術標準600 件;計算機軟件登記221件;海關知識產權備案141件。
二、整合資源,加大對試點企業的支持力度。
為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廣州市突出對試點企業的培育工作,注重整合各部門的政策資源,為試點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持。如市外經貿局等12個單位制定了《廣州市發展自主出口品牌意見》;市經貿委積極組織出口企業參加國外會展,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市質監局出臺《廣州市標準化戰略實施綱要(2009-2012年)》,設立了技術標準研制資助專項資金,進一步完善技術性貿易壁壘聯合應對體系;廣州海關、黃埔海關加大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進出口商品的侵權行為等。在認定的48家知識產權進出品優勢企業中,有26家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42家企業擁有市以上著名商標,37家企業擁有境外注冊商標,12家被認定為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008年出口額達50.9億美元,產品銷售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強化指導,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
2009年,廣州市知識產權局舉辦了中韓知識產權交流會,在香港大學組織了“知識經濟與知識產權”高級研修班,主辦了“俄羅斯知識產權報告會”,還先后組織進出口企業參加了中國專利周廣州主會場的各項論壇講座、“珠江三角洲地區創新與知識產權國際研討會”、“科技企業技術標準專題講座”、“廣州市科技企業知識產權國際法律服務交流會”等活動。市工商局、版權局、海關等單位也通過舉辦政策解讀會、培訓班、專題講座等形式,指導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高應對知識產權國際糾紛的能力。廣州美視晶瑩銀幕有限公司是首批廣州市進出口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2010年伊始在日本勝訴,日本特許廳作出裁決,判令泉株式會社的專利無效,相當于直接否決了泉株式會社認為“美視GRANDVIEW”GUP-80銀幕產品侵犯其專利權的指控。
轉載自—廣東省知識產權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