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主研發的獲獎成果擁有6件專利!1月10日,在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岸船空基海上油膜探測傳感識別技術及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該研發項目負責人大連海事大學教授李穎認為,發明專利是創新成果專業水準和價值的標志。其實,此次受到獎勵的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目幾乎均擁有發明專利。
“更加重視擁有發明專利的重大原始創新,是2013年度國家科技獎的突出特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志敏向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表示,此次國家科技獎在項目總數減少16%的情況下,技術發明獎由原來的占比15%提高到25%,發明專利同比增加了近10%。可以說,發明專利已成為國家級科技獎的新標尺。
發明專利支撐
近年來,國外的海上油田、原油運輸船都曾發生事故導致大面積海域污染。要控制污染,必須及時準確地監測溢油的準確分布地域和運動方向,這是業界公認的世界難題。
“有發明專利作支撐,使我們創新成果的質量有了顯著體現!崩罘f向記者介紹,該研發項目是“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重大項目,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發,該技術系統成為世界第一個完整的綜合海域立體監測技術系統,具有極大的市場前景,目前在國內港口已投入應用該技術的監測系統近百臺,實現經濟效益超億元。
事實上,在此次的其他獲獎項目中,發明專利同樣成為其中熠熠閃光的亮點。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重癥肝病診治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擁有9件發明專利,該技術使亞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顯著降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顯著降至56.6%;治愈好轉率從11.9%提高到78.9%,重癥肝病肝移植受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80%以上。
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的“復雜工況三維全場動態變形檢測技術”,擁有20件發明專利,并在此基礎上制定3項國家標準和2項行業標準。目前,利用這些發明專利開發的系列產品已應用到國內100多家企業和高校,促進了先進制造業的科技進步。
導向作用突出
“我國創新成果更加追求質量和效益已經成為導向,發明專利是其重要體現!敝袊茖W院大學法律與知識產權系主任李順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更加注重創新的質量和效益,從而使發明專利不斷增加。國家各項科技獎勵中,這一特點日益突出。
2013年10月,何梁何利基金2013年頒獎大會上,46位獲獎科研人員幾乎都是擁有發明專利的權利人,人均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9.2件,比2012年提高了8%,比2011年提高了近60%,比2010年提高了1倍還多。
2013年11月,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頒發的第15屆中國專利金獎項目中,獲獎項目專利質量優秀,并表現出很強的創新發展優勢,金獎項目自實施之日起至2012年底,新增銷售額1095億元,新增利潤371億元,贏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從“神舟”飛天到“蛟龍”深潛,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到改善民生的技術,發明專利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近年來,我國自主創新取得長足進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市場覆蓋率達70%至90%,而且已成為某一領域技術最大的輸出國。在科技獎勵中發明專利的逐漸增多,的確是我國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的一個縮影。
“創新的質量和效益是構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李順德表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知識產權戰略,是我國在新時期的重大部署。社會各界對發明專利的重視,不僅有效促進了技術進步,也推動著產業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這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活力之源。 (知識產權報 記者 趙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