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張生物航煤生產許可證花落中石化,埃克森美孚等企業已在我國進行專利布局——
地溝油也可作為民航飛機的燃料?這一夢想在我國已變成了現實。
2月1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在京向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頒發1號生物航煤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準書(CTSOA),中國首張生物航煤生產許可證落入中石化,這標志著備受國內外關注的國產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正式獲得適航批準。中石化用菜籽油、棉籽油、餐飲廢油等為原料生產的生物航煤產品已完全具備產業化條件,中石化成為國內首家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在我國民航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國也因此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后第四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國家。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埃克森美孚、法國道達爾、芬蘭耐斯特石油等企業已經在中國提交相關專利申請,相關技術的專利儲備戰已經悄然展開。
生物航煤“走下神壇”
“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獲得適航許可,這是中國生物航煤事業的新發展、新突破,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中石化高級副總裁戴厚良表示。
一位業內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進行了專利檢索,截至目前,在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WPI)數據庫中,中石化提交的直接涉及生物燃料生產的國內外專利申請共有39件,其中2件在美國提交申請并獲得授權,中國專利授權量已達17件。
“本發明方法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生物油脂作為燃料油時的貯存安定性,還可以直接生產優質航煤產品。”在名為“一種加氫法生產優質煤油的組合方法”專利申請(申請號:CN201210130684)的摘要中,記者就看到了這樣的表述。其申請人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據了解,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產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櫚油、亞麻油、海藻油、餐飲廢油、動物脂肪等。歐美主要國家從2008年起陸續開展了生物航煤的研發和試驗飛行。2009年1月7日,美國大陸航空公司完成世界上首次商業飛機生物航煤試飛。
同年,中石化啟動生物航煤的研發工作,成功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航煤生產技術,并在2012年10月成功將餐飲廢油轉化為生物航煤產品。
“中石化生物航煤生產技術適應的原料范圍廣泛,并已經就相關技術提交了專利申請。”中石化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2013年3月24日,加注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的東方航空空客320型飛機經過近一個半小時的飛行降落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標志著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1號生物航煤在商業客機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躋身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國家之列。
2014年2月1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向中石化頒發1號生物航煤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準書,也為生物航煤在我國的產業化應用吹響了號角。
產業應用大有可為
這既是一場生物航油前沿技術研發、應用的國際賽跑,也是全球應對碳排放、緩解石油依賴的破題之筆——生物航煤的產業化應用被業內寄予厚望。
“與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在全生命周期中具有很好的降低二氧化碳和顆粒污染物排放的作用。”中石化有關負責人表示。
“發展綠色可替代清潔能源,推動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生物航煤的研發和應用,是我國切實打造綠色低碳航空的一次重要創新。”中國民航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也強調,中國對生物航煤產品進行適航審定并頒發許可證書,對促進我國航空生物燃料在民航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據有關方面預測,未來全球航空煤油需求每年增長不足5%,而我國則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這勢必將影響未來航空煤油的穩定供給。
“生物航煤生產技術方興未艾,專利儲備戰卻已悄然展開。”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美國申請人在中國提交的直接涉及生物燃料的專利申請約為200件,在申請人名單中,我們能看到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石油行業巨頭的身影;法國申請人的這一數據約為20件,主要申請人包括法國石油研究院和道達爾(TOTAL);芬蘭申請人約為10件,申請人包括耐斯特石油等。
“我們將以1號生物航煤適航審定為新起點,積極拓展生物航煤的原料范圍,開展與國內外航空公司的生物航煤商業合作飛行,共同迎接生物航煤市場化、產業化的到來。”戴厚良強調。 (知識產權報 記者 張海志)